影音★不吃小麥,我一試成主顧|《小麥完全真相》天下雜誌出版

讀完威廉‧戴維斯博士寫的這本書,個人認為堪稱是觀點相當大膽、獨特的一本書。書中有許多觀點與現代主流醫學意見相左,如果沒有相當的自信與道德勇氣,是無法提出這樣的看法。

   由於社會文明改變、氣候環境變遷,現代有許多疾病,其實是人類自己造成的。在某種程度上,現代醫學其實可謂是揚湯止沸──頭痛醫頭、腳痛醫腳,本書也指出這樣的醫學盲點,呼籲社會大眾與醫學專業釜底抽薪,從根本源頭改善起,力求照護健康的基本需求,及減少疾病的發生。

   我本身也是個過敏症患者,主要的症狀出現在鼻部與皮膚,但不知道過敏原為何?以前在當學生時,冬天晚上熬夜念書,鼻涕直流個不停。我沒有體質性的過敏,吃海鮮不會過敏,對塵蟎也不會過敏──這兩項是台灣大多數民眾的過敏原。約莫在二○○五年,經過檢驗之後,發現我的過敏原主要是來自食物,尤其是小麥。然而,因為醫師的職業本能,在缺乏實證的支持下,也就不了了之。

   二○○九年,小犬到德國當交換學生一年。我們都知道,德國的麵包非常好吃、口感很紮實;德國啤酒舉世聞名、非常好喝,於是我就這樣拚命吃喝小麥製品三天。結果,某天晚上過敏嚴重發作,難過到睡不著。那時的症狀,其實跟感冒很像,只差沒有發燒,頭痛、喉嚨腫痛、打噴嚏樣樣來,那種打噴嚏是典型的過敏症狀,一次連打十個以上。

   起初,我懷疑自己是不是感冒了?但感冒會有傳染源,而我的太太及小姨子都沒有感冒。後來我想了一想,認為應該是小麥過敏症發作了,於是便停止吃小麥製品,改吃馬鈴薯泥等食物。這樣做之後,成效其實很快就出現,大約在兩、三天之內,所有不舒服的過敏症狀便全部消失。

   我沒有吃藥,而感冒也不會這麼快就好,所以證實這是一次嚴重的過敏發作。一般民眾可能會認為,寒冷是鼻子過敏的原因,但後來我繼續在德國等地旅遊,天氣冷得不得了,卻再也沒有發生打噴嚏、流鼻涕等不適症狀。這代表了寒冬只是誘發過敏症狀的因素,而不是真正的過敏原。

   台灣的過敏人口比例逐年提高,聯安診所曾在民國九十四、五年,連續兩年針對一一八○人做慢性食物過敏原檢測調查,這群人男女皆有,年齡分布從五到七十歲。結果發現,在十大慢性食物過敏原當中,排行第一的為牛奶,隱藏來源及衍生食物包含了麵包、蛋糕、濃湯、優格、煉乳、布丁、冰淇淋等。過敏症狀最常表現在身體系統的皮膚系統與呼吸系統,症狀包含了蕁麻疹、青春痘、異位性皮膚炎、皮疹、鼻塞、流鼻水、喉嚨發炎等。

   時代在進步,醫學發展也日益進步。早在一九五○年代,當時美國心臟協會曾提倡攝取反式脂肪所製造的植物奶油,但時至今日,隨著研究證實、醫學觀念更新,反式脂肪證明為對人體健康有害,會提高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機率。

   戴維斯博士所提出的觀點,牽涉到龐大利益關係而其學理根據仍未完全證實,但誠如他在書中所說的,不吃小麥、不以便利來交換健康,除了有助於讓你的大肚腩消失,你還會失去什麼?

 

(本文作者為聯安診所院長 鄭乃源)

 

---《小麥完全真相:歐美千萬人甩開糖尿病、心臟病、肥胖、氣喘、皮膚過敏的去小麥飲食法》推薦序

 

相關影音:

不吃小麥,我一試成主顧|《小麥完全真相》天下雜誌出版

小麥完全真相:歐美千萬人甩開糖尿病、心臟病、肥胖、氣喘、皮膚過敏的去小麥飲食法》精采試閱

 

※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,未經同意禁止轉載。

歡迎加入天下讀者俱樂部



相關推薦

幼兒園染疫事件後,家長擔心孩子年齡小、不懂得表達不舒服的症狀,有醫師提出,可從皮膚症狀來判斷,而小兒科醫師指出,新冠病毒會引起全身性發炎反應,嚴重的個案較容易出現皮膚症狀。未成年者感染新冠病毒,嚴重時引起類似血管炎或川崎氏症的免疫反應,有發燒、眼睛紅、嘴脣乾裂、草莓舌、手腳腫、起疹子等情況,但不能...

閱讀詳情 »

Delta病毒來勢洶洶,個人防護更要嚴格落實,醫師提醒酒精一定要隨身帶,而且最好以三明治洗手法,來確保雙手清潔,詳細要怎麼做,來看這則報導。Delta病毒入侵國門,學校社區群聚感染連環爆,人心惶惶,民眾想盡辦法自保。民眾:「不知道到底確診者去過哪裡,所以碰過東西都會消毒,搭完公車或者是,到外面摸了...

閱讀詳情 »

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陳儀潔 韓羽婕 李文成 王聿瀠 羅偉哲 李新琳/台北報導 第二批BNT疫苗今(9)日上午6點18分已經運抵桃園國際機場,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上宣布,台積電、鴻海暨永齡基金會、慈濟基金會共同捐贈的這第二批BNT疫苗共91萬劑,疫苗效期到明年1...

閱讀詳情 »

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陳儀潔 韓羽婕 李文成 王聿瀠 羅偉哲 李新琳/台北報導 新北幼兒園群聚衍生出來的社區感染再擴大!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(9)日公布國內新增6例COVID-19確定病例,分別為4例本土及2例境外移入;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例死亡。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指出,其...

閱讀詳情 »

Facebook留言